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经实施,引发了市场的千层浪潮。《实施方案》首次明确规定了保险、社会保障、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长期评估,有利于引导上述资金增加股权投资比例,促进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对于保险基金,实施计划从多个维度提出要求。一方面,明确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股权基金)的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全面实施国有保险公司三年以上的长期评估,单年净资产收益率评估权重从50%降至30%,三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提高到不低于60%。
针对第二批保险基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实施,《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参与机构范围和基金规模将逐步扩大。第二批试点项目规模为1000亿元,准备在春节前投资500亿元。
此外,在国家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提出,将进一步完善保险投资政策,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投资股市新增保费30%,力争在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持续稳步提高。
根据监管数据,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保险股票和基金的投资规模分别为2.3万亿和1.8万亿,总投资比例约为13.2%。监管机构划定的股权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为20%-45%,与监管上限相比,实际配置比例仍然很大。
其背后是行业分析,涉及到资产负债的长期匹配、权益资产对偿付能力的占用、权益波动对利润的影响等原因。
对《实施方案》中政策的不断推进,旨在打通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的障碍,消除保险资本增配权益资产的障碍。
“一方面,延长评估周期将减少保险业中一些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保险基金对短期波动的接受度,有望引导保险基金增加股权资产配置,帮助资本市场发展,降低利差损失风险。资产方面是当前保险业的主要估值线。长江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它对缓解后的行业估值改进空间持乐观态度。”。
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股票市场保险资本的增加将继续增加。许多保险机构明确表示,他们将增加股权投资,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新华保险表示,它将稳步推动中长期基金进入市场,帮助提高资本市场的内部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国寿资产表示,将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理念,加快投资能力建设和投资模式创新,为实体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提供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PICC资产告诉蓝鲸记者,PICC资产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和耐心的资本管理理念。一方面,它将继续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加强产业研究深度,继续引导金融资源聚集在关键领域,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产品和工具,拓展投资模式,陪伴优秀企业成长,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活力,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到底会带来多少增量市场?
新年投资环境的变化应结合低利率、新会计准则和产品转型的综合影响来考虑。根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分析,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保费收入形成的各种准备金。考虑到近年来储蓄保险销售热潮沉淀下来的续保费相对稳定,预计2025年年度保险业资金使用余额将继续增长约两位数。在超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于主流产品预定利率上限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固定收益资产配置难度加大,增加股权比例有望成为增加投资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根据招商证券的计算,2025年保险业资金使用余额的增长率约为10%,相应规模约为35万亿。如果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增加到14%左右,相应的增长率约为7000亿。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尤其受到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的团队的关注。国泰君安证券以保费收入中的保险服务费-业务和管理费作为年度新配置资产,“预计2025年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年度“新保费”总规模约为1.26 万亿元。根据新闻发布会的指导方针,如果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增加30%的新保费用来投资a 股票,预计将带来3788亿增量资金。
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报告的分析,除了评估周期外,在当前会计准则下,相对紧张的偿付能力和权益资产对净资产的巨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保险资本配置权益增加的障碍。如果保单未来盈余继续增加,计入核心资本比例至60%,保险资本配置权益资产的能力和意愿将进一步增加,在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权益配置规模可增加约2957亿元。“考虑到波动性的限制,实际改善率可能低于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