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0 日至 11 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市场工作会议,锚定全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会议以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以五篇大文章为核心抓手,提出五篇大文章 "总量稳定,结构优化,风险可控" 总体要求,释放出精准滴灌与市场化改革合作推进货币政策的强烈信号。
会议明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定 ""适度宽松"" 通过货币政策取向“择机降准降息”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数据显示,2025年两个月前,人民币贷款新增 6.14 万亿元,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3.3%,保持历史低点。这个 "量价双降"" 为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的政策组合。
中央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强调,货币政策将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2025年今年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步伐明显加快,前两个月发行规模接近 8000 亿元,超过 2024 全年三分之一。这种债务结构调整不仅缓解了地方政府支付利息的压力,也为银行腾出了合同 2000 信贷空间1亿元,推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科技金融:培育创新生态系统
会议提议成立 "科技 - 产业 - 金融" 新的循环试点,如天津周边 12 关键产业链推出中长期贷款、利率优惠等组合工具。数据显示,2024年中小企业科技贷款余额突破 15 不良率仅为万亿元 1.8%,验证了科技金融的可持续性。2025年今年,央行将扩大科技创新再融资覆盖范围,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
绿色金融:深化标准建设
央行计划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完善绿色金融评估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发展 ESG 信用审批中包含指标。2024年年度绿色贷款余额达到 24 一万亿元,占各种贷款的比重 9.2%。2025 今年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行业,预计全年绿色信贷增速将保持不变 15% 以上。
普惠金融:下沉服务重点:
对于民营小微企业,央行要求深化“数据信用”江西企业税收、用电等模式的整合 12 项目数据,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70%。2024 年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4%。2025 年将推广 "培育首贷户" 特别行动,目标是增加小微企业贷款 2 万亿元。
养老金:激活银发经济:
针对老龄化趋势,央行提出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智能养老等新业态。2024年年度养老产业贷款余额突破 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2025 年度将扩大普惠养老专项再融资试点,重点支持护理机器人、适老化改造等领域。
数字金融:建立安全基础
会议要求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促进跨境支付便利化。2024年超过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 800 一万,交易金额达到 10 万亿元。2025 今年将重点推进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扩容,形成智能风险控制、区块链等领域的标准体系。
对于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央行明确表示“连续、重组、置换”三阶段战略。2025年预计年度置换债券发行规模将达到 3 万亿元,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同时,建立了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动态监测机制。数据显示,2024年年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为1.68% 205%,有足够的风险补偿能力。
在房地产领域,央行要求对预售资金进行优化监管和试点 "保函置换预售资金" 模式。2025 前两个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3.1%,较 2024 年下降 70 个基点,带动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提升 35%。
上海推出“五篇大文章”行动计划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低于行动计划 15% 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新的信贷。浙江金华创新 "园区贷 + 产业贷" 模式,2024 年度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不良率控制在42%以内 1.2% 内部。这些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中信建投证券计算,2025年年度信贷增量或达到 18.5 一万亿元,其中科技和绿色贷款的增长率将分别达到 20% 和 15%。然而,银行业面临着净息差缩小的压力,需要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和发展中间业务来对冲。银河证券建议关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银行等科技金融领域的领先机构。
央行2025 年度信贷政策的深刻含义在于通过结构性改革破解 "融资难" 与 "融资贵" 双重困境。当科技金融点燃创新引擎,绿色金融守护绿水青山,普惠金融温暖小微群体,养老金融支撑银色未来,数字金融构筑安全屏障时,中国金融体系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这种从信贷结构优化开始的变化可能会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行业研究
财报解读
投资策略